1. 首页  / 百家姓起名

中国人起名的传统(中国传统文化取名)

古代取名的学问是什么?

1

中国从古代就对取名很重视,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重要。通常是孩子生下来三个月后由父亲起名,但也有满月起名、周岁起名,以及在生下来以前先把名字取好的。从周朝起,起名已经纳入礼法,形成了制度。

古人认为,一个好名字涉及的内容多样,有文化背景、个人信仰、社会发展走势等,尤为重要的是与《易经》相结合,与先天八字的强与弱,先天五行的喜与忌,五格数理的分析,人的十二生肖,《易经》六十四卦的分卦卦象剖析等相结合。古人觉得一个好名字,不但寓意、听感、美感和五格数理好,还要与八字强弱互补、阴阳合一,循环相生,并与先天五行喜忌相符,只有这样的名字才是好名字,才有益于人的一生。

中国人在取名时,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式来区分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。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达辈分,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名字所表示的含义,也有的在名字中用一样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。

中国古代因为宗法制的影响,在名字的使用上采用避讳的制度。讲究为尊者讳——在交谈和书写时,遇到君父长辈的名字就要回避;取名时也避免取他们名字中的字或同音的字。现在虽然不再讲究这些了,但是仍然有些人在取名时尽量不取和父辈或祖辈同名或同音的字。由于避讳的原因,现代的中国人还是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为不尊重。

几千年来,许多学者对姓名的笔画也进行了研究,并与《易经》相结合形成一门独立的测字学。后来,历经各代学者补充整理、详加说明,但并没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视。19世纪初,日本学者雄崎健翁对中国姓名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,并称为“圣学”。随后,又传人新加坡、、澳门、、韩国等地区,形成现在的姓名学,并沿袭至今。

现在,姓名学已经风靡中国,出现了很多起名公司和起名网站,并出现很多所谓起名大师或起名专家。其实要想取一个好名字,并非起名大师一方面的工作,需要收集与整合多方面的资料。

取名注意事项多数父母给孩子取名,通常寄托了对子女的期望。取名要按照性别、生日时辰、家庭成员的历史,族谱、家谱的传承’社会的现实情况,以及父母的愿望等,综合取舍,再决定。下面介绍几种取名的方法和技巧:

区分男女取名法古今男性名字和女性名字多按照其性别不同、性格不同、分工不同、生活习性不同而决定。

男性取名特点:依据男子勇猛、坚韧、豁达、向上、有力量、不怕困难、勇于斗争、敢于尝试的特征,选用鹰、虎、彪、豹、鹏、大鹏、万《里、高山、山、海、川、河、大干、长空、宏伟、飞、升、腾、达等字取名;依据男性有理想、有抱负、有宏伟目标、要建功立业的特点,选用保国、进帅、国柱、栋梁、向前、为民、建功、建勋、弘业、知远等字取名;依据谋求一生平安、发财进宝的特点,选用进财、进宝、财旺、金宝、富贵、四吉、喜财、升财等字取名;还有选用不俗的字、表达志愿的字、表达操守的字、表达长寿的字取名,甚而选用外国译音字取名等,层出不穷。

女性取名特点:选用加“女"字偏旁的字,见名便知是女性,如女、妞、妮、妍、婧、妹、姑、姗等;选用花草这类字来表示女子名字,这种形式表达出女子像花一样美丽、娇艳、动人,听了名字就让人喜欢,如芝、兰、芋、芍、菊、芗、芯、芦、芙、芽、苓、苁、花、芬、芳、芹、蓉、苹、茉、莉、苗、英、芨等;选用玉石珍宝一类字取女子名,象征女性的高贵,如玉、玛、瑙、环、珏、珀、珍、珊、珠、琪、琳、瑚、琼、瑛、宝、金、银、钰、钏等;选用艳美一类字取女名,表达女性的美丽、可爱,如美、丽、娜、倩、俊、娟、花、艳、妍、鲜、艳等;选用柔情、柔景一类的字取女名,表达女性温柔可爱的性格,如云、月、波、雪、雯、涓、惠、怡等;选用有关女德这类字取女名,表达女性的文雅、正直,如慧、巧、静、娴、淑、秀、俊、阁、钗、钏、香、文、雅、真等,色彩缤纷。

崇尚圣贤取名法古往今来,人们取名时,也以圣贤的名字来取名,表达出对圣贤的崇慕,如选用尧、唐、舜、虞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孔、孟等字人名,都是明显的例子。

引经据典取名法截取经典中的名言警句,略加变化,作为名字,表示名字的典雅和不俗。如:贺方,来自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“四方来贺”;侯朝宗,来自《诗经·小雅·沔水》“彼流水,朝宗于海”;诩字,来自《礼记·少仪》“会同主诩”,郑玄注:“诩谓敏而勇。”

五等爵位取名法古代的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位,是君王册封贵族的等级,象征贵族的权势与地位。人们取名选用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是表示对权势的尊崇。

崇尚道德取名法中国人因受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,有一种崇尚道德的传统美德,在取名方面也能体现出来。如:取名时选用德、道德、敬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忠、孝、节、忠恕、守敬、诚、忠诚、实、诚实、德洁、德行、恒节、德福、建德等。

崇尚吉祥取名法很多人取名,希冀吉祥、幸福,因而,选用吉祥、幸福方面的字也不少,如吉、祥、吉祥、福、禄、寿、喜、禧、有福、幸福、庆、吉庆、瑞、祥瑞、竹瑞、嘉、兴、利、兴利、胜、胜利、天、天胜、寿、鹤寿、伟、大伟、安、平安、进喜、焕发等。

崇文尚武取名法文、武是人们建功立业的两种途径。有人崇尚文,如文、文学、力文、文俊、儒、儒雅、宗孔、宗孟、文华、翰、翰林等;有人崇尚武,有关的字有武、威、纵、天纵、震、强、加强、力、大力、镇、镇武、振武、虎、彪、豹、鹰、鹏、云鹏等。

易象八卦取名法易象八卦,是《周易》中的八种基本图形,用“一”和“--”符号构成,以“一”表示阳,以“--”表示阴。《易传》作者认为八卦主要代表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八种自然现象,并认为“乾”、“坤”

两卦在八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,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本源。《周易》、《易传》以及易象、八卦,在中国是很有影响力的学问和文化现象,从伏羲到孔子,再到历代易学家,都对易象、八卦有钻研。易象、八卦也深入到中国人的取名上来,因此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、天、地、雷、风、水、火、山、泽等字都是取名应用率比较高,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用字。

崇尚自然取名法辛苦的中国人在与大自然斗争中,培养了热爱自然、崇拜自然的美好风尚,这种美好风尚也突出地反映在取名的学问方面。崇尚自然的取名法,用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,从日、月、星、辰的名称,到各种山、川、河、水的名称,到各种动物、植物的名称,到春、夏、秋、冬的名称,到各种自然现象的称谓,都能够用作取名用字。如江、大江、河、大河、川、大川、山、大山、岳、嵩、湘、沔、汉、柏、枫、桦、桐、楠、竹、草、芳、芳香、春、夏、秋、冬、东、南、西、北、晖、朝晖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、石、兰、莲、梅、菊、洲、荣、鹤、燕等,举不胜举。

另外,还有阴阳五行取名法、天干地支取名法、十二生肖取名法等,取名选用阴、阳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、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、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、鼠、牛、虎、兔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等字。

中国人该如何起名

2

姓名,是人整个一生的通识符号。姓名附载着传统上的某种意义、来历或背景(例如宗氏祖谱、纪念或寄托等),姓名最好易记、好读、张扬着主人的某种理念。这是否就带上了一些宿命的成分呢,也不好一概而论或就此作定论。古人起名很是讲究。姓是承续或皇帝赐予,不能由自己做主,名是父辈或祖辈所给,或者成人后自己更改而得。历史上,很多人终生没有姓名,比起有名有姓的人来不见得更少。这是当时社会的、经济、社会交往习俗和范围等条件所决定的。有些人可能一生数十年都只在方圆几里的狭小地域生活,所见到的人不过数十成百,所闻之事亦只是农桑阡陌、耕织籴粜之类,加之没有如现在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必要,无名无姓除了社会地位等原因外,也就是现实中无此必要。现在不同了,每个人都需要与外界交流,既要向外界介绍自己、标识自己,也要被外界确认真实的身份,姓名就是首要的标志或符号。所以起一个优雅上好的名字很必要,当然,这主要要看父辈的想法和意愿了。现代社会上人多,但可供起名字的字(字母)有限,可供起名的“好字”更有限,致使很多时髦的字因频繁用于姓名之中而倍显庸俗(庸俗之谓,平常也,非下流者)。可名之字过于通俗而被众多人使用,也会造成区别之辛苦,例如(只列单字)兰、茜、英、秀、佳、美、梅、敏、帅、昆、健、扬、伟、明、亮、凯、光、彬……。在学校里,有时会出现七、八位学生的名字都出现同一个字,有时甚至在一个班里就会遇到姓名完全相同的。例如张昆(鲲、堃)、王昆、李昆、陈昆、赵昆、孙昆、周昆、郑昆等。一时“昆”满天下,偶一点名就会惹得满堂笑声。前段时间新闻报导,有人到户籍机关()改名,新改的姓名既有汉字也有字母,例如“张Y”。因为户籍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相应字段没有这种字、符(字母)混用的软件设计,因而无法实现其改名的愿望(要求),遂要求其用标准汉字。但改名者执意要字、符(字母)结合,此事最后竟上报公安部,公安部给出批示要求“按规范**”。中国历久几千年文明,的确从未规定过一定不能以字母入名,但这是约定俗成的民风和传承;历代王朝或也没有规定户部或有权力可以拒绝或满足这样的姓名,但是计算机系统相应的字段也确实不认可这样的字和字母的组合。其实,计算机的设计与这种字、符不相容的事实已经说明,这是与文化传统相违了。是某些人创新逐流太过激进,还是我们的管理制度或接受新潮的意识落后了呢?这恐怕是要争论很久的一个问题。还有人,起名字专拣生僻鲜用之字,例如“曌”或“瞾”(读如zhaò)。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字在历史上只用过一次,那就是女皇武则天为自己起名生造的字,但更多的人不用也不知道这个字。所以当主人告诉对方自己叫“* *zhào”时,对方就可能将其名读或写为照、召、罩、兆、棹、诏、肇、诏……,因为它们都是发“zhaò”音。有这样名字的人,可能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苦恼,遇到急事,很可能因为名字无法正确使用或验证而误事。有一年,班里有位学生名字中出现一个“筠”字,暂且称呼这位学生叫“周筠”。第一堂课按惯例是要点名的,当我叫到“周筠”(其中的“筠”读如yún),全班同学竟然哄堂大笑,立即就有学生告诉我:“老师读错了,她叫‘zhōujūn’!”这其实是在我预料之中的反应,学生们大概期待着每一位新任老师都读“错”了这位同学的名字。那位女学生也很有点儿不自在地站了起来,告诉我:“老师,我叫‘zhōujūn’!,我姐姐叫‘zhōu yún’!”噢,还是双胞胎!我告诉大家“筠”字有两个读音,读yún时其义为竹子的青皮,也泛指竹子(别称);读jūn时专指四川南部的一个地名“筠连”,唐武德七年设置,以产筠篁(泛指竹林)而得名。我还还建议这位女学生:“你们姐妹二人得有一人改名,你已经遇到了麻烦,今后会麻烦不断。”教室里多数学生都哑然,唯独周筠略显羞涩和淘气:“我爸给我起的名,我都叫了二十年了。”我建议她将我的建议转告其父,还是做些调整的好,因为一个字的读音不能你说怎样读就怎样读,外人会按照规范读音,你就得不断地解释。人为自己的名字定音的的确有,如陈寅恪就说,恪这个字“我说读‘què’就读‘què’”。如今,在清华大学或文化学术界,若有人称读“陈寅恪(kè)”,那反倒成了笑谈。陈寅恪是国学大师(清华大学早年的国字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),他能够规范,一般人做不到的。回过来再看看前面那位“张Y”,他的心态和执意而为也不难看懂。若国家由此可以规范了中国人姓名用字的章法,这位张Y也可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然而估计无望。姓,受之于家族传承之约法;名,亦受辈份和宗族之规约,同时取决于父辈的理念。旧时姓名有姓、名、字(又字)、号(别号、自号)等区别。一般来说,名表本、字表德、号是自谓。记得那位在中央电视台主讲《论语》的Yúdān,在其喋喋之中可知其并不透彻理解姓、名、字、号的区别,故错称春秋战国人物时而有之。中国人的姓氏保留了血统的纯正,因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、历史和生物学的巨大而无形的资源,是需要珍惜和继续规范保护的。愿每人都有朗朗而响亮的姓名,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的要求,又寄托了父辈和自己的希望,同时也不致经常被误读其音或错写其字。2009.08.0317:18

中国人姓名的名字意义

3

中国古来对人的取名非常重视。在孔子“正名”思想的影响下,人们把为后代取名看得非常神圣,甚至神秘。从周朝起,命名已经纳入礼法,形成了制度。因此有些时候因为名字的原因,对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。有些名字因为皇帝或**喜欢,而得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优厚待遇;而一些人的名字因为被认为不吉利,而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。
传统文化流派中,儒家对中国人的影响最深广。因此中国人的名字与儒典大有联系。
取自《论语》的名字,如***的女儿李敏、李讷,取自《论语·里仁》“讷于言而敏于行”。李宗仁,字德邻,取自《论语·里仁》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抗日名将孙立人,现代史学家孙达人,取自《论语·雍也》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古建筑学家陈从周,取自《论语·八佾》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。”数学家陈省身,取自《论语·学而》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
取自《诗经》的名字,如秦邦宪,即博古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“文武吉甫,万邦为宪。”张闻天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革命家冯白驹,理论家邢贲思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“皎皎白驹,贲然来思”。胡乔木和夫人谷羽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”。中组部副部长陈野苹,科学家屠呦呦,取自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。钱其琛,取自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“憬彼淮夷,来献其琛。”
取自《易经》的名字,如骆宾王,取自《易经·观卦》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”茶圣陆羽,字鸿渐,取自《易经·渐卦》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”。**将领陈诚,字辞修,取自《易经·乾卦》:“修辞立其诚,可以居业也。”军事家蒋百里,字方震,取自《易经·震卦》: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”。
取何名字,实为人们的一种文化选择,故可考见各种文化的影响力。以上诸例,可证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。儒外诸家,外来文化,也对中国人取名风习有影响,如庄梦蝶、林秋水取自《庄子》,马约翰、周方舟取自《圣经》等。但都远弱于儒典影响力。这足可说明一般民众最看重儒家文化,儒家文化占据了中国人意识的主要地盘。批林批孔时,有激进分子欲与儒家划清界线,竟妄改父母给自己取的儒化嘉名,但很快便懊悔不已。
儒家文化具有强势影响力并非偶然。“独尊儒术”固然重要,儒家文化的自身魅力更重要。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,具有何等的感召力、凝聚力。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糟粕,“三纲”反平等自由,“礼教杀人”反人性,都是糟粕。国人从儒典中取名,大多还是取自其精华部分,或思想,或文辞。这样的文化选择是明智的。

中国人关于名字有多少种讲究?

4

名字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个人标记。交际场合上,十几年未谋面的老同学、老朋友,只要记起对方的名字,马上会亲热如初。初次见面的,交换过名片,区分出张三李四王五马六之后,也可以慢慢地亲热起来。过去,有“文如其人”、“字如其人”之说。现在,国外心理学家却提出,名字对人的一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,“名如其人”。高雅、高深的名字妙如诗美如画醇如酒,不仅令人回味,还会自觉不自觉地陶冶名字主人的心灵,改善其行为,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如今,推行优生优育,讲究人口素质。给孩子起名字—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任务,自然马虎不得。未出世或刚出世的婴儿,无法过问自己的起名,也不懂得发愁,做父母的却要赶在孩子上户口前,敲定孩子的名字;要好听好叫好记好写,要与众不同,要让孩子长大以后不会怪罪……等等等等,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起名有讲究起名首忌俗规旧套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起名仍旧围着阴阳五行、生辰八字打转转,手持易理、八卦、相法之书,占凶吉,论八字. 所以赵金宝、张有德、陈淑贞、李来福等等老套名字便开始与他们相伴为伍。除此之外, 简单的名字, 生僻的名字, 祖先和先贤名字, 绕口的名字, 不雅的名字, 过于时髦的名字, 过于夸赞的名字都应该注意避免.起名的艺术尽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种符号,人们在起名时,还是煞费苦心地反复推敲,希望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。其结果,有的人心满意足,他有的人不得不终生遗憾。那么,能否找到一种或几种途径,使人们在起名时,能避免漫无目标地乱撞呢?我们认为,起名是有规律可循的。许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满意的起名,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谈起名的规律。起名的关键的在于选字。从目前起名情况看,一般选字只是简单地查查字典,词典,选字的标准也仅仅是选所谓的"好字"。单单靠翻字典能翻出一个好名字吗? 答案是也许会. 你可能会欣喜一番,自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名字。可是跟别人一说,回答往往是:“这个名字? 噢,楼下小王家的孩子不也叫这个名字嘛!” 这是为什么呢? 由于受共同的文化氛围的熏陶,人们对所谓"好字"的认识大致相同,起名的结果往往是英雄所见略同。汉字的数量有限,"好字"数量可以说少得可怜,要想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,就要突破传统的选字方式,另辟蹊径,拓宽思路,在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的境界。

中国传统文化的起名学

5

手法1分,含义(合理即可)1分。示例一:琢成,化用《三字经》中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一语,寄寓父母的心愿——经过雕琢,终成大器。示例二:若晨,运用比喻,希望孩子能像早晨一样朝气蓬勃。示例三:弘毅,出自《论语》中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一语,意思是刚强、勇毅(宽宏、坚毅),寄寓父母的期望——树立远大理想,具有坚定的信念。示例四:一鸣,巧用双关,既寄寓父母期望孩子一鸣惊人的意思;又利用谐音,包含永夺第一名之意。 试题分析:分析名字中的“语文元素”其实是对名字的赏析,如“若晨”可从比喻修辞的角度,“琢成、弘毅”可从其出处的角度,“一鸣”可从其双关意的角度。这些名字中都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。点评:对于名字的妙处,可以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,然后根据理解写出它们所寄寓的期望或祝愿。平时对身边的事件、现象、周围的人等,要多关心,要多与同学们、师长、父母交流探讨,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,表达对身边人们的情感。这样,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。

中国古代民间的命名习俗 越详细越好

6

我们中国,早在先秦时期,就有史书记述命名的礼仪了。到西汉戴圣编定的《礼记》,已对春秋战国时期命名的礼仪作了详尽的总结。《内则》篇记叙太子命名之礼时说道:
婴儿出生以后,在第三个月底,选择吉祥之日命名。这一天,婴儿要剪去头发,仅留一鬌.男孩和女孩的头发怎样留,也很有讲究。母亲为婴儿沐浴而穿上新衣服后,携子拜见父亲。父亲进门后须向西而立,母亲抱子出,应站立东面;并由乳娘宣布种种规矩和礼仪,然后,由父亲握住婴儿的右手,逗笑婴儿后为之命名。夫妻之间还要互相答对,记下这一庄严的时刻,并由婴儿的老师向大家宣布正式的名字。
下面接着还叙说了世子、庶子、庶人等命名的礼仪,大体相仿。
中国人的命名之礼,不仅温文尔雅,且有许多讲究的细节。至于命名的时间,由于时代、各地风俗及个人身份不同,也不仅仅是在“三月之末”。
《礼记·曾子问》云,帝王或诸侯正妻所生之子,出生后若父已死而未及葬,就得在出生的第三天于父殡前命名;如他出生之后,父已死且已葬,则仍在三月之末于父庙命名。
洗三命名。古代旧俗,在婴儿出生三天后替其洗身,并为之命名。此种习俗在《金瓶梅词话》和《醒世姻缘传》中都有清楚的交代,例如官哥儿的名字,就是洗三这天取的。
唐代还有满月命名的习俗。大诗人白居易的谈氏外孙女名叫“引珠”,是农历11月24日生,到小年日即12月24日而满月,作为外公的白居易,应俗受请而为外孙女取名。白居易《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》诗云:“今旦夫妻喜,他人岂得知。自嗟生女晚,敢讶见孙迟。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。新年逢吉日,满月乞名时。桂燎熏花果,兰汤洗玉肌。怀中有可抱,何必是男儿。”
沈钦韩《左传补注》云:命名还有在孩子生日这天进行的,父亲听清孩子所喊叫的声音后,以律定其名。另外,“抓周”命名的礼俗,若究其源可上溯到南北朝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就有记载:“江南风俗,儿生一期为制新衣,盥浴装饰,男则用弓、矢、纸、笔,女则用刀、尺、针、缕,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,置之儿前,观其发意所取,以验贪、廉、愚、智,名之为试儿。”
不特江南如此,北方也兴此风。蔡绳格《北京礼俗小记》:“小孩周岁抓周,设晬盘,中置文武农工各小器具,令其随意抓取,以卜其生平所向,福泽何如。”无疑,抓周取名的礼俗,仍保留了先秦时期的许多命名的礼仪,且很有生命力。钱锺书周岁那日,其父按当地无锡习俗,置杂物让他去抓取,他抓的是一本书,因此取名“锺书”。(见杨绛《记钱锺书与〈围城〉》第18页,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)时至今日,当代人家也还有行“抓周”的,但并不十分认真,大多权当作一种游戏而已。
在我国,还有拜干爷认义父、收义子认干儿的风俗,吴俗称为过房,越俗称为寄拜。干爷为干儿命名的礼仪也很讲究。首先要冠以干爷的姓,其次是命名必须取双字名。此等姓名,只能由干爷干娘称呼,而在通常社会里,仍使用自己原来的姓名。具体命名的过程,在《清稗类钞·风俗类》中是这样记载的:“命名之日,由干儿之父母率儿登堂,具馔祀祖,更以礼物上献干爷干娘;书姓名于红笺,于其四角并著吉语,媵以金银饰、冠履衣服、珍玩、文具、果饵。”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qiming5.com/bjxqm/156156.html